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1日下午,由我校教师素养研究中心主任陈芳主持的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型作业研究》结题鉴定暨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市教科院规划发展所所长潘勇,市教科院理论教研员蔡星,天心区教科中心书记余战勇和湘江新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谢福胜组成的专家团参与评审。党总支书记李晓玲、校长杨小华、副校长周黎全程参与评审会,评审会由教师素养研究中心刘一泊主持。
校长致辞:以课题驱动教学发展
杨小华首先致辞。她对莅临本次结题鉴定与培训活动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课题主持人陈芳和全体成员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语文组继续做好学科发展规划,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任务驱动,解决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课例展示:神话课堂显实践成果
课题组成员谢艺吉带领 2103 班学生展示了精彩的课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分享。课堂上,谢老师巧妙运用“沉浸式体验+多维度输出”的方式,清晰且完整地呈现出“读、演、创、思”的作业闭环,生动展现了综合实践型作业的独特价值。
课题汇报:系统梳理研究脉络
课题主持人陈芳做了主题汇报。她从问题提出、国内外研究述评、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成效与成果、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反思这十二个方面,系统且详细地汇报了课题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资料查阅:严谨核验研究过程
专家们在听取完典型课例和主题汇报后,随即展开对课题组资料的严谨查阅工作。资料涵盖范围广泛,包括 1-6年级作业设计研讨记录,直观反映出各年级作业设计思路的形成与研讨过程;师生问卷数据,体现了课题研究在师生中的实际反馈与影响;还有结题报告、发表获奖论文以及诸多特色作业集等。专家们通过细致入微地查阅、核验这些资料,对课题组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实实在在取得的研究成效给予了充分认可与高度评价。
专家点评:精准指导优化,助力成果推广升华
余战勇首先对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课题“以作业设计推动教学改革”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思路。他指出,这一思路精准地瞄准了传统作业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历经五年的实践探索,课题在评价策略方面成果显著,形成的多元评价策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以及打造出多元丰富的评价方式,共同彰显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先进理念。
蔡星着重强调了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性。她认为,课题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文献研究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每一份过程性资料都条理清晰、归属明确,完整地记录了课题从构思到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为课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研究成果中提炼出的六大作业模型,更是一大亮点,这些模型贴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方便教师们学习借鉴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潘勇从多个维度对课题进行了高度肯定。他称赞课题的定位精准,准确把握了当下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落实“双减”政策的真实需求,选题独具慧眼,切中要害,具有实践价值。课题成果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尤其是提炼出的六大作业模型,从理论到实践,都实现了从单一知识巩固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转变,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打造了一套成熟且可操作的范式,具备很强的可迁移性和可复制性。
谢福胜对课题组务实求真的科研精神表示由衷赞赏。他指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而且在教学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样丰富多元的作业实践中,真正受益,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切实的提升。这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奔赴,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专家组成员们经过全面、深入的研讨与分析,一致同意课题结题,并结合各自的专业视角和丰富经验,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为课题后续的持续优化与推广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该课题历经五年的精心研究与实践探索,最终顺利结题,收获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扬。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以此次课题结题为重要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有力抓手,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撰稿:课题组成员彭凤
编辑:金滨林
一审:陈芳
二审:周黎
终审:李晓玲 杨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