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国旗下讲话

节约水资源

发布人:日期:2025-03-17浏览数: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为了迎接3月22日世界水日的到来,今天,我想带大家探寻一个永恒的文明密码——水。

你们看,这是仰韶文化彩陶罐,它是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取水、贮水的工具。陶罐上的波纹图案,是中华文明对水的第一声礼赞。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史诗中,水始终是生命的画笔。埃及人将尼罗河刻在金字塔的壁画里,巴比伦人为幼发拉底河写下楔形诗篇,而我们的祖先更将"上善若水"刻进文明的基因。自古以来,为了与水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凭借卓越的智慧,想出了不少化害为利、惠泽万民的办法。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凿龙门、疏九河,让洪水化作滋养田地的甘露;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劈开玉垒山,用"深淘滩,低作堰"的智慧,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南水北调工程让水进行了一次南北“大迁徙”,一股股南水奔腾北上,解决了上亿人的饮水用水问题,更促进了南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新时代治水管水更加智能、高效。如今,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它为水情复杂、治理难度大的真实水利工程,打造了“数字双胞胎”。科学家们协同创新,利用先进传感器实时收集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并传输至数字平台。这样,人们就能提前预测问题、制定应对方案,还能精细化调配水资源,让每一滴水都尽其所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同学们,虽然我们有四分之三的地表被水覆盖了,但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并不多。当我们在直饮水机前嬉戏时,西北荒漠中的孩子正用毛驴驮着浑黄的水回家。或许你从未经历过缺水的日子,但在干旱地区,人们需要徒步好几公里只为一桶清澈的水。

所以,节约用水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火种,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智慧根基。水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生态平衡的守护者。希望大家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让每一滴水都带着文明的温度,流向更远的未来。

撰稿:李祉萱

编辑:金滨林

一审:朱颖婷

二审:龙  丽

终审:曹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