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国旗下讲话

情暖冬至 共品民俗

发布人:日期:2024-12-23浏览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六(2)中队的任老师,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情暖冬至  共品民俗”。

上一周,气温骤降,长沙市最低气温2在寒潮来袭时,同学们不畏严寒,迎寒而上,学习热情依旧高涨,老师为你们点赞。

上周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22日前后。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阳气缓缓回升,白天逐渐变长,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希望与生机,默默预示着春的即将来临。

在这古老的节日里,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冬至馄饨夏至面”, 在许多地方,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是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馄饨那精巧的外形,宛如冬日里的精灵,在翻滚的热汤中舞动,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在舌尖散开,驱散了周身的寒意。

南方的冬至,汤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一颗颗圆润洁白的汤圆,好似夜空中的满月,象征着团圆与美满。当它们在锅中翻滚沉浮,最终被盛入碗中,那甜滋滋的味道,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中那份对家庭团圆的深切渴望的满足。

而在北方,冬至吃饺子则是家喻户晓的传统。饺子又叫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回到了老家南阳。这天恰逢冬至,天降大雪,很多穷苦百姓饥寒交迫,身上、脸上,特别是耳朵,都得发紫,生了冻疮。张仲景见此情形,非常难受,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羊肉、辣椒、姜、胡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锅里煮,煮熟后剁碎,再用面皮包起来,做成一种形状像耳朵的面食由于这种面食看起来像耳朵,里面的食材能帮助人们驱寒提热,令其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于是被称为娇耳

张仲景在冬至这天把煮好的娇耳分发给冻伤的百姓。大家吃了以后,耳朵上冻疮很快就痊愈了。后来,百姓尝试着自己制作,馅料里除了羊肉、辣椒,还增加了猪肉、牛肉鸡蛋、虾仁,以及各种时令蔬菜。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饺子啦!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一边吃一碗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饺子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中,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冬至也有着别样的意义。在这长夜漫漫的冬至时节,我们会面临早起诵读的困乏、各科测试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这正是考验我们勇气与毅力的时候。它恰似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提醒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与不足。此时不妨像古人那样,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学业上是否勤奋努力,在品德修养上是否有所提升,在人际交往中是否真诚友善。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进入冬至,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就要来了,望同学们做好冬季保暖工作,注意锻炼身体, 保证充足睡眠,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冬至岁末,也诚心祝愿所有的老师们万事顺遂, 平安喜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祈愿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大家!

PPT链接:情暖冬至  共品民俗

 撰稿:任璐

编辑:金滨林

一审:朱颖婷

二审:龙丽

终审:曹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