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2102班的语文老师——陈老师。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循着五月的风,嗅着粽叶的清香,聊聊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
(一)历史长河,端午之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用生命抒写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他虽出身贵族,却心系苍生;他力主改革,却遭谗被逐。在楚国危亡之际,他悲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终抱石投江,以死明志。百姓感念他的忠贞,以粽投江、龙舟竞渡,护其忠魂。从此,端午不仅是粽香与龙舟的欢庆,更铭刻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气节。
(二)“龙”腾端午,跨学共融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今天,在我们的校园里,端午文化正以别开生面的形式焕发新的生机。啦啦操设团为我们带来的《端午安康》手语操,将拉开“屈子问天湘水北·稚子承风麓山南”主题活动的帷幕。这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更是多学科交融的奇妙旅程。簪花社团将为我校师生送上亲手设计的“安康如意”祈愿卡,让千年民俗化作指尖的温度;美术课上,一年级小朋友用菖蒲编成挂饰,二年级巧制萌态小艾虎,三年级折香包,缀彩绳,一针一线都浸润着对传统文化的守护;语文课中,四年级同学以“龙舟”为形创作诗文,在文字间感受端午的诗意;英语课堂,孩子们用标准的口语向世界讲述屈原的故事,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劳动课上,三年级的孩子在茶亭里以凉茶赠师生,传递温暖与关怀;信息课堂,教师将带领人工智能社团的孩子们开展一场传统和未来相融合的趣味龙舟赛;陶艺、湘绣社团更是将楚辞的浪漫与湖湘非遗技艺完美融合,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在我校,传统文化早已跨越学科边界,成为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三)粽叶裹赤心,少年当有为
同学们,从屈原投江的悲壮,到校园多彩的文化实践,端午文化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延续。“粽香传古韵,少年承志心”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一针一线缝制的香包,是你们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那一字一句创作的诗文,是你们对先贤精神的致敬;那一场场跨越学科的实践活动,更是你们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探索。这个五月,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菖蒲挂饰的摇曳中感受民俗之美,在龙舟竞渡的呐喊里传承奋进之志,在学科交融的实践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撰稿:陈 芳
编辑:金滨林
一审:龙 丽
终审:曹劲文